“三融入、五相同”構建國際本科生培養新態勢
發布時間:02-23 來源:西南政法大學外語學院
學校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黨中央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要求,滿足新時代我國公民對海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切實需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16字留學教育重要精神,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三個融入”為核心思路,以“五個相同”為重要抓手,通過校、院形成合力,堅持落實各項舉措、強化責任擔當,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明確課程設置的導向性、突出活動的多樣性、重視榜樣的示范性,聚焦學生生活、學生學習、學生成長,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育人新模式,大力推進國際本科生培養新態勢。
一、聚焦“生活融入”,推進“全員同食宿、同管理”,實現育人方位全覆蓋
一是推動全校學生食宿資源相同配置。為更好地統籌國際本科生于其他類型在校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生活需求,學校成立專門領導小組,由校、院領導共同監管,在面臨諸多困難前提下,通過“一卡通”注冊、住宿資源傾斜等舉措,將國際本科生納入學校學生管理序列,切實解決學生在校生活的后顧之憂,保障學生正常生活秩序;二是整合要素資源相同管理。以學校規章制度為依據,結合國際本科生實際情況,參照其他同類院校經驗,學校形成了屬于“西政”特色的管理方案。學校統籌負責學院具體實施,以校院名義發放學生入學通知書、制定學生管理制度、建立聯動融合互助體系,將國際本科生管理納入學校管理體系中,一視同仁,嚴令禁止差別對接,將融入感、榮譽感、儀式感貫入實踐當中。
二、聚焦“學習融入”,推進“全員同學習”,實現育人主體全動員
一是重視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學院領導根據思政教育課程大綱,結合國際本科生情況,優化“大思政”工作格局。學院領導帶頭走進課堂聽課講課,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帶頭了解學生思想動態。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為抓手,切實提高領導干部通過抓“思政教育”工作推動“國際本科生培養多元化”建設的落實。二是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對學業的促進作用。以教育國際化、現代化為目標,以《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為依據,對標對表組織建設符合國際本科生教育的課程設置及師資配套,對教師資質、課程體系、教室資源、圖書館資源配套等各方面納入學院領導考核方案,通過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建立健全獎罰制度,充分調動教師工作隊伍的積極性,以進一步明確“育人”是教師的“本職”而不是“兼職”,每一位教師都承擔著“育人”職責。三是重視學生榜樣的朋輩教育作用。通過每周主題班會教育、社會實踐鍛煉、團委學生會活動舉辦、大學生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干部、班級優秀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使“朋輩教育”在寢室、班級、年級等基層各類平臺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聚焦“成長融入”,推進“全員同參與、同進步”,實現育人過程全貫通
一是充分調動校內公共資源,實現全員同參與。從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儀式、從開學典禮到迎新晚會、從軍訓綜合實踐到校際運動會,從入學第一課到離校最后一課,將“共同參與”這個理念貫穿國際本科學生在校整個學習階段。針對大學生思想認知出現的多樣性和從眾性,以及不同學生階段的思想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分層引領,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教書育人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以確保國際本科學生對學校的榮譽感、認同感、歸屬感。二是做好思想引導工作與校友會資源利用,實現全員共進取。堅持將思政教育持續化推進擺在首位,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動態,做好分類分析,并不斷優化、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引領全校學生,尤其是國際本科學生,要不斷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做好“服務性”后續工作,學校通過利用校友會平臺資源和宣傳優勢,將“傳、幫、帶”作用持續推進,形成宣傳合力,以加深學校與學生間的紐帶聯系。
